顯示具有 我們的書櫃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我們的書櫃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09年9月28日 星期一

「我會病死嗎?」與 《為什麼孩子要上學》















「我會病死嗎?」

患重病期間, 可能大家想過: 我會病死嗎? 死後會去哪兒? 哪兒有誰? 哪兒需要吃東西嗎? 如果在那兒再病了怎辦? 哪兒需要讀書嗎? 我小時關心的是需要交功課嗎?

上月Ju Ju小姐患重病, 她躺在床上問:「我會病死嗎?」我輕聲地答: 「傻豬, 多休息及喝水便快痊癒。」腦海中閃過一句熟悉問題, 問題是在《為什麼孩子要上學》這本書內, 當時有位小孩在病重期間, 擔心自己會死掉, 他媽媽說, 如果面前的小孩死了, 她會再生一個, 然後將「過去的小孩」生前所見所聞告訴「新來的小孩」……

這段對話如下:
小孩:「媽媽, 我會病死嗎?」
媽媽:『就算你真的死了,我還是會把你再生下來,別擔心。』
『但是,那個小孩子和現在就要死掉的我,應該是不一樣的孩子吧?』大江問。『不,是一樣的!我一生下你之後,就會把你過去看到的、聽到的、讀到的、做過的是全部講給新的你聽。… 你們兩個孩子就會一模一樣了。』母親回答。

當然,小孩沒死,否則沒有故事可延續。這個小朋友就是70年多前的大江健三郎, 不要誤會這是一本童言無忌的兒童故事書,內容對戰爭政治、環境及親情有深刻反醒, 例如: 小孩是在日本戰敗背景下,目睹成人世界對日本天皇及國家觀念的崩潰,從而反思自己的處境 ; 也不要誤會這是一本令「討厭上學」的小孩, 突然明白讀書樂趣, 成績名列前茅的天書,但可肯定對生命有另一番體會。大江在這16篇以意象取勝的散文中,藉著回憶童年鄉下生活感想,提出他對教育溫和而深入的解答。

大江健三郎因為照顧其智障兒子大江光,而思考「孩子的童年生活中,成人到底應該給他們什麼?」所寫的樸實隨筆。隨書附有32張彩圖,由大江夫人所繪,充滿生活寫意的抒情,是為人父母必讀的大師心得。 (簡介摘自博客來網絡書店)

書本推介《為什麼孩子要上學》(台譯) 或 在我的樹下(日文直譯) 及 作者 - 大江健三郎
大江關心的是人類群體的共同課題,認為「倘若連成年人都不相信未來是美好的,卻硬要孩子們相信明天會更好,乃不負責任的態度」。

大江健三郎簡介
1935年1月31日生於日本四國愛媛縣喜多郡大瀨村。3歲時喪父,就學期間嗜讀大量西洋名著與日本古典文學作品。1960年,大江健三郎與伊丹十三之妹由里佳結婚。1963年,患有先天性腦疾的長子光出生, 1994年,因作品中「存在著超越語言與文化的契機、嶄新的見解,開闢了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文學的新道路」獲諾貝爾文學獎,他也是繼1968年的川端康成後、第二位獲獎的日本作家。

2009年9月14日 星期一

我的願望在生日卡內

生日當天早上, 收到Ju Ju 小姐親手製作的生日卡, 一張漂亮的水彩畫及Pop-up生日卡, 當然最重要的是主角們-企鵝爸爸與長頸鹿媽媽。咦! 串串小雲朶是他們的小孩嗎? 還有背景中的樹屋, 是我們理想家居。

我的願望是擁有樹屋, 讓串串小雲朶及長頸鹿媽媽快樂地過富足的生活。

童年時假如能夠親身接觸大自然 (而不是整天坐在課室內背頌虛擬的大自然資料), 日後才能健康地成長, 獨立地解决生活問題, 及擁有廣闊的世界觀, 大自然的孕育會令人類過心靈富足的生活, 她亦是我們人類最偉大的導師。

Brutus Casa 雜誌(日文版)09年7月 號的專題是有關大自然環境及建築, 封面是「姆明」和朋友們在興建樹屋。






2009年8月23日 星期日

Ju Ju 小姐給Gu Gu先生的紋身 - 手錶



圖片左邊是紋身手錶, 右邊是平日配帶的手錶

生活補充秘技之六 –為什麼大人能做的事請比小孩多? 為什麼小孩做的事請比大人更有趣?

今天在醫院探病時, Ju Ju 小姐送了一份禮物給Gu Gu先生 - 紋身手錶

近排有很多報導是關於紋身, 紋身可以是一種藝術 - 是挑戰人性信心的藝術。我認識的Prodip 、阿肥、Kelvin 仔、Paul Wong都有漂亮紋身, 我一定會介紹他們給你認識, 在欣賞紋身圖案之餘, 我們可認識不同的國家文化及歷史、街頭文化、種族問題, 還有挑起大家對皮膚、感覺、神經系統等的興趣 !

請各位家長不要老是在TVB的電視節目前發夢, 留意一下身旁小寶寶, 思考一下他們提出的一些基本問題, 例如有天他們會問:「為什麼大人能做的事請比小孩多?」跟他一起找尋答案, 令我想起一本書叫 「兒童大學」, 內有更多趣味題目。

書籍推介:「兒童大學2」-世界頂尖科學家為你解開八大世界之謎









手錶洗澡後便消失, 但開心感覺一直在腦內徘徊。

2009年8月8日 星期六

Gu Gu先生的脚趾是大樹的根部

今早如常到演藝學院, 拍攝一年一度的暑期音樂劇大搞作2009 - 歌舞青春2 , 進入升降機到飯堂吃早餐, 由地下到飯堂約半層, 全程不到20秒, 在演藝學院的升降機內, 除小孩外, 每位成人大多數都只是嚴肅地站著, 心裏默默地數着樓層數字, 升降機門一開才鬆一口氣, 要準時「上課」才能再準時上「下一課」, 要準時上「下一課」才能再準時上「下一課的下一課」。

今天升降機顯然有些不同, 因為升降機內有位外星生物進入及存在, 對那位站在我腳下的小朋友來說, 約四-五歲, 我就是外星生物了, 她看一下她腳旁, 然後立即蹲下身, 不介意他們的岩礁一樣的形狀, 或許像大樹的根部, 小手指搣一下我的腳趾跟拖鞋間的位置(圖示), 被搣一下的感覺像被河裏吃腳皮的小魚, 頑皮地用咬一口便離開, 沒有惡意, 只有生命吸引生命的本能, 最後我向小妹妹報以一下微笑。

菲傭姐姐笑一笑說 “May be she is interested in your slippers…”菲傭姐姐,多謝妳, 妳幽默地作出合適的反應。大家都是因工作(小朋友, 家傭, 攝影師,)而碰上, 卻因生命本質而接觸及交流。

注: 小朋友的工作-為家長的「成績表」而努力, 「成績表」上的項目及分數愈多就代表愈成功。

家傭的工作- 大多數中產家庭中, 相伴小孩成長的都是菲律賓或印尼女傭, 協助家長接送小朋友準時到各式各樣的活
動, 以及確保他們的安全。

攝影師的工作- 將活動用專業攝影機拍下, 證明給家長及表演者自己看, 他們付出是有回報的, 而且提醒的家長快報名
, 因為很多小朋友都參加此活動。 「你今日報咗名未呀?」

書籍介紹: 慢的教育 Under Pressure

我們正在駕駛一架車在充滿廣告路牌的公路上, 一面打嗑睡, 一面找尋正確地點, 愈找愈心急。這本書像提醒我們停下來、冷靜、需要時睡一睡, 明天再出發。

回歸基本做人的信念及原則, 否則只會盲目地追求快速及失去平衡生活中, 書中個案雖然都是國外例子, 但有不少相同個案每天重覆又重覆發生在我們密集的城市。

將慢活的種子栽種在家庭成員內, 讓慢活的花朶成長, 這樣才能對抗各種「新興」的都市焦慮症, 例如「過份親職行為」、「怪獸家長」等都市焦慮症, 受苦的不只是我們, 而是我們的下一代。